近年来,山东省新泰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城市转型、完善社会治理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,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心从平台建设向信用应用转变,全域推动信用信息应用,探索发挥信用在政务服务、营商环境、惠民便企、基层治理等领域的重要作用,推动全社会人人“享”信用,人人“用”信用,人人“守”信用。
搭建平台、盘活数据,人人“享”信用
如今在新泰,信用愈发重要,金融贷款、政务办理、基层服务等都离不开信用,甚至职称评定、评先树优也要看信用。信用需要标准载体——信用数据去呈现。新泰市人口基数大、企业数量多,信用数据庞大繁杂、纵横交织,需要专业平台归集、评价、转化、应用。
为探索数字化信用改革,新泰市成立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,率先建成互联共融的智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。它“上下”串联省、市、县、乡四级信用平台,联建联动信用应用场景130余项;“左右”链接并服务全市128个市直部门、14家金融机构、13.8万市场主体和100万市民。目前,该平台已编制324个数字化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知识库,累计归集行政管理、涉农和企业信用信息、特定信用信息等14大类、62小类1亿余条。
“数据不用起来、不盘活起来就是一串串数字,用起来则是‘真金白银’。”新泰市社会信用中心高级经济师曹淑涛说。为让沉睡的信用数据活起来,新泰市联合中国建设银行,以信用数据为依托,建成全国县域首家、全国建行系统首个信用大数据科技实验室,打造“数据变信用、信用变信贷”的“整县授信”新泰模式,实现信用平台与银行贷款系统直连,真正让“信用数据变现”成为现实。
目前,该实验室细分出乡村振兴带头人等14类优质客群,已累计提供超12亿元预授信额度。其中,为首批小微企业客群预授信总额超10亿元;200多户养殖户成为首批乡村特色产业供应链贷款的客户群,获得授信1亿元。新泰市龙廷镇生猪养殖户崔新是首批信用受益者,优秀的社会信用为他的贷款“加了分”。“开始我只能申请3万元,但银行调取我的社会信用报告后,额度增加到了5万元。”崔新说。
此外,为方便信用查询和信用共享,新泰市还开发“信用新泰”小程序,对接“爱山东”App和全市94台“泰好办”自助终端,提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查询质效;同时,与济南钢城区、临沂蒙阴县等多次对接,初步达成信用互认意向,加快实现跨村跨镇、跨县域信用并联互认,形成信用查询、信用报告联合奖惩、信用预警等一系列联建联动信用监管体系和信用共享格局。
全域赋能、信用有价,人人“用”信用
近年来,新泰市坚持信用赋能,将信用嵌入到项目审批、信贷融资、企业用工、政策扶持、乡村治理、干部使用等各领域,创新“整县授信”模式,探索“信用+金融”“信用+便民”“信用+政务”“信用+治理”等做法,不断丰富信用应用场景,实现信用价值转化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。
信用的金融转化,推动着新泰实体经济发展。“过去出现资金周转困难,我们都是自己跑银行求贷,现在银行根据我的信用信息,主动送贷上门。”近日,新泰市汶南镇养殖园区的养殖大户刘彬足不出户,就拿到了建设银行的200万元纯信用贷款。刘彬和其他养殖户作为“乡村振兴带头人”类优质客群,每人都有自己的信用档案,他们的注册、纳税等信息,以及表彰奖励等情况,在平台上能查询到。银行正是根据平台上各主体信用状况调整服务、研判风险。
新泰市设立了泰安首个地方“信易贷”平台,完成市级融资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,去年以来引导3.4万余家市场主体入驻平台,成交847笔授信业务,授信金额184.6亿元。同时,新泰市推出“支农支小”优惠信贷资金政策,给予A+信用级别以上村民授信额度上浮10%~30%、贷款利率下调10%~15%的优惠。
信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在新泰市汶南镇洼子村,信用早成了“硬通货”。“过去在村民文明行为上以劝导为主,缺乏强制力和激励措施,而引入信用治理模式后,村民们素质明显提升。”洼子村党支部书记孙庆梅说,他们将美德信用融入村居治理,创新推行“红、蓝、橙、绿、金”五色信用治理模式。“红色”信用即党建引领,村里把信用等级A级作为村民入党的前提条件,达不到的“一票否决”;“蓝色”信用即助推经济,推行美德信用贷,村民凭信用积分授信,可享受无抵押、免担保贷款,已有17位村民累计贷款320万元。同时,创新“橙色”信用惠民生、“绿色”信用优生态、“金色”信用强文化。
新泰市青云街道银河社区则制订了社区居民美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,细化志愿服务、社区治理、表彰奖励等5大类79项加分指标,列出不遵守公共秩序、文明道德等24条减分指标,将居民信用分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指标,居民按照积分星级享受相应增值服务。
新泰市还把信用和便民服务挂钩,以提升办事效率和政务效能。新泰在全国首创信用承诺全程监管系统,嵌入“一网通办”“智能秒批”全过程,用信用承诺替代证明材料,创新实施“身后事一次办”“个人承诺+信用核查”服务模式,已在25个行业主管部门、231个事项中推行告知承诺制;在审批领域推出57项信用应用场景,对于信用状况良好的市场主体,在符合相应条件的前提下,申请人做出相应承诺后,可享受容缺办理、优先办理等便利服务措施。目前,6800余名守信自然人、1420家诚信企业已享受“信易批”特色信用服务。
全面治理、奖惩结合,人人“守”信用
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奖惩结合、软硬兼施。近年来,新泰市将信用情况纳入干部提拔、评先树优、村“两委”成员资格审查、经济往来、商务合作等领域。其中,22人因不良信用记录被取消职称评定、评先树优资格;2021年在村“两委”换届中,新泰还对7237名村“两委”候选人进行了信用核查,62人因存在失信记录被取消提名资格。
新泰市制定了《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办法》,对全市市场主体信用状况进行精准画像、风险研判,科学配置监管资源和力量,使监管对违法失信者“无处不在”,对诚信守法者“无事不扰”,提高监管及时性、精准性、有效性。先后对失信较严重的C级以下市场主体预警提醒1396次、联合惩戒204次,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、优胜劣汰。
此外,为扩展信用体系的包容性,新泰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“信用+调解”模式,将信用告知、信用公示等信用约束功能引入调解过程,累计化解涉政务失信事件42起,全市468家机关事业单位没有一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。截至目前,新泰市累计帮助1302户失信主体修复失信信息2392条,先后为800余家企业提供免费的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班,引导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。
新泰市202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数据显示,新泰市不良贷款率仅为0.75%,严重失信主体占比0.32%,均居泰安市最低水平。“知信、用信、守信”已成为新泰人的普遍共识、自觉行动。近年来,新泰市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,新泰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、美德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、全省信用交通试点县,今年的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新泰举办,“信用新泰”的城市名片愈发响亮。